格瑞德集團:匠心打造“您身邊的環境工程定制專家”
———格瑞德精彩亮相首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 來源:環保在線編輯:老崔 點擊量:14449 匯聚了來自11個國家的321家企業,21,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集中呈現市政、工業、農村的水、固廢、大氣、土壤污染治理先進解決方案,為期三天的展會吸引了19,620名國內外專業觀眾到場參觀……6月27日~29日,2019成都生態環境保護博覽會(簡稱:IE expo Chengdu中國環博會成都展)在中國西部博覽城榮耀落幕。

中國環博會成都展·格瑞德展臺
山東格瑞德集團環保工程公司(下文簡稱“格瑞德”)攜節能型沸石轉輪+CO一體機、光氧等離子一體機、活性炭吸附脫附+催化燃燒設備等設備與解決方案亮相,備受專業觀眾關注,成為現場一道靚麗風景。
聚焦VOCs治理工程服務
展會現場,格瑞德集團環保工程公司總經理/冷卻塔總經理高洪超先生接受環保在線專訪時介紹,集團業務涉及中央空調、復合材料、環保工程等綜合能源產品,其中環保業務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格瑞德環保工程公司總經理高洪超接受環保在線專訪
“公司致力于為企業環保需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實現成為‘您身邊的環境工程定制專家’的企業愿景,并為此制定了在環保工程方向的長期戰略,當然也有具體的戰略支撐。” 高洪超說。
在藍天保衛戰縱深推進的背景下,VOCs治理需求爆發,因此格瑞德在環保方面的戰略方向主要集中在揮發性有機廢(臭)氣(VOCs)治理工程服務,在水環境治理和土壤修復領域也將積極落子布局。
高洪超介紹,VOCs工程治理方面,格瑞德環保工程公司提供工程咨詢、設計、采購、施工、安裝、調試運行為一體的服務,在醫藥、石油化工、印刷、焦化、皮革、印染、鑄造、餐飲 、橡膠輪胎和噴涂等基礎之上,拓展新的行業,積累更多客戶。
據悉,公司在廢氣收集系統、調節系統和排放系統等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原有中央空調業務的技術優勢;在設備制造方面,發揮原有復合材料業務的技術優勢;在市場拓展和售后服務方面,可以依托公司原有的客戶基礎以及立體化的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網絡……這些無疑都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力量。
三大主打產品集中亮相
作為現階段的主打產品之一,節能型沸石轉輪+CO一體機設備是格瑞德針對目前VOCs氣體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性質各異,采用一種凈化技術往往難以達到治理要求的情況下,設計的新一代VOCs處理設備。設備將預處理單元、吸附濃縮單元和熱氧化單元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目前防治VOCs氣體較為完善并且去除效率極高的一種處理設備。

專業觀眾駐足咨詢與洽談合作
光氧等離子一體機則是一種專門去除有毒有害氣體及惡臭氣體的一種裝置,將等離子分解廢氣凈化器+UV光解除臭廢氣凈化器兩種設備結合,綜合采用了等離子廢氣凈化器和紫外光觸媒除臭廢氣凈化器兩種設備的優點組合而成、利用等離子分解技術和UV紫外光解技術相結合,對廢氣和臭氣進行協同凈化處理。
另外一款活性炭吸附脫附+催化燃燒設備,其催化燃燒采用了催化劑使廢氣中可燃物質在較低溫度下氧化分解的凈化方法。所以,催化燃燒又稱為催化化學轉化。由于催化劑加速了氧化分解的歷程,大多數碳氫化合物在300℃-450℃時,通過催化劑就可以氧化完全。與熱力燃燒法相比,催化燃燒所需的輔助燃料少,能量消耗低,設備設施體積也較小。
立足技術創新,加快布局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技術生產力,也是企業的生存之根本。在技術研發層面,格瑞德歷經多年潛心實踐,不斷提升創新技術,成立格瑞德上海技術研發中心,開發了多種系列凈化環保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公司自有核心技術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為今后快速穩定發展作了佳注腳。
針對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高洪超透露格瑞德集團會繼續加大環保業務研發和銷售投入,加快在大氣污染、水環境治理和土壤修復等領域的布局,為成為“您身邊的環境工程定制專家”而不懈努力。

格瑞德參展人員風采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