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環保建設能不能搭上“新基建”的車? 發展空間何在?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5065 【泵閥商務網 行業資訊】新基建的熱度還在持續蔓延,疊加環保來看就可以概括為——智慧環保迎來了一次新機遇。
你覺得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NONONO!當然不簡單。
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與通信技術,構建一個高度感知的環保基礎環境,實現水、土、氣、固廢等環境因素的及時監測、傳遞和數據處理,這個過程一點都不簡單。
同樣的,要搭上新基建這趟高速列車,為智慧環保行業提檔升級也不簡單。
但是,這些“不簡單”都不能掩蓋智慧環保產業背后巨大市場帶來的吸引力。
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提高治污能力與水平,健全環境治理監管體系,強化環保產業支撐,創新環境治理模式等。
那么,智慧環保,發展正當時。
據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智慧環保行業市場規模超過580億元。熱門預測顯示,2020年中國環保行業總產值將近10萬億,“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可能將突破17萬億。
在這樣龐大的體量面前,2020年智慧環保行業市場規模將有望實現13%以上的增長,接近700億元。看似只濺起了一點水花,其實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中研普華數據庫顯示,2018年我國參與智慧環保相關行業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700家,同比增長18%以上;智慧環保行業從業人員超過萬人。同時,2018年智慧環保行業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6%左右。
此外,預計2020年智慧環保行業的投資收益率將有所增長,總體維持在8%以上。以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為藍圖,2800多個區縣都完成智慧環保建設的話,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的局面還將多維持一段光景。
當然,從建設到運營,其中的市場規模和可拉動市場投資規模也就不容小覷了。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智慧環保幾百億的“身價”卻吸引了諸如騰訊、華為、百度這樣的信息技術巨頭參與。
可以說,智慧環保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除了環境監測和分析儀器廠商之外,IT軟件服務商的進駐有不小的分量。例如東軟、中科軟這些大型軟件公司。
而環保界,上面也說到了,主要以環境監測和儀器儀表類別為主,像聚光科技、先河環保、雪迪龍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其實,智慧環保的發展空間不僅在于此。
2016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互聯網+”綠色生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發改辦環資[2016]70號文件。
明確要求,充分發揮互聯網在逆向物流回收體系中的平臺作用,提高再生資源交易利用的便捷化、互動化、透明化,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
沒錯,這里要劃重點的就是“再生資源”。這個產業已經要進入發展快車道,并且是接下來我國要支持的重點領域。更不要說,再生資源產業飛速發展的關鍵要素就是與“互聯網+”的耦合,借以打通收運通道,實現固體廢棄物溯源和追蹤,以及信息共享。
說到信息共享,數據追蹤與溯源,智能分析和建模這些,其實與整個環保產業都是掛鉤的。因此,智慧環保產業發展還有待進一步整合這些資源,串聯好整個環保產業鏈。
例如,利用“無廢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這些重構內部格局的機遇,逐漸融入“毛細血管”中。
馬上就要迎來“十四五”了,如何從“數字環保”跨越到“智慧環保”這個課題,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