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發力治污瓶頸 收官之年污染防治攻堅方向確定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10719 【泵閥商務網 行業資訊】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會議中表示,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克服不利影響,確保到2020年年底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
堅持“問題導向”、“科學治污”是我國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隨著近幾年污染防治的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各領域中凸顯的問題也越來越明確,這也為我們今后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方向。
藍天保衛戰
問題:PM2.5濃度得到緩解,臭氧污染問題浮現。
臭氧的前提物VOCs來源廣泛,包括移動源、工業源等,尤其是機動車等移動源目前已經成了很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來源。有專業人士指出,結構調整仍是2020年藍天保衛戰面臨的挑戰和瓶頸。
2020將通過優化調整產業、能源、運輸和用地四大結構,從而實現從源頭減排。同時仍將目光聚焦到重點區域企業綠色轉型升級上,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從而實現長久、穩定的治氣目標。
目前升級版的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正在制定過程中,“十四五”規劃編制也已經啟動。大氣污染物的減排力度不會縮減,在考慮治理藍天的同時,也會更加注重經濟性,利用現有的大氣環境資源數據,制定差異化的減排目標。多方統籌,一齊發力,大氣污染治理的思路也正逐漸從“治理”向“管理”邁進。
碧水保衛戰
問題:黑臭水體的消除仍在進行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仍需探索,污泥處置等仍是需要突破的瓶頸。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碧水保衛戰, 河長是關鍵。在這一方面上,我國已經設立了省、市、縣、鄉級河長湖長32萬余名,村級河長湖長93萬余名,下一步將繼續制訂完善的河長湖長履職規范,加強履職能力培訓,建立完善河湖督查制度。除此之外,很多環保企業開始加強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未來將會出現更多效率高、操作簡單、成本低的技術或處理設備。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等問題,運行成本太高、設備維護成本高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大原因,目前很多地方正在探索污水處理收費模式,另外,還會出臺相關的電價等優惠政策,讓全民參與進來將污水處理落實。
凈土保衛戰
問題:技術創新滯后,對土壤污染的監管執法較少,農用地土壤修復仍采用建筑用地土壤修復方案,費用高。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是土壤修復等兩大目標任務。近年來,各地區已經基本建立了土壤生態環境管理的框架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3月,調查評估項目和檢測監測項目為占比近七成,投資金額上調查評估項目占比也達到兩成。
在此基礎上,我國將繼續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對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進行管控。同時或將在模式、管理和資金等方面進行加強,創新土壤修復試點模式,探索可持續修復的治理技術,并通過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行檢查等方式來確保土壤修復的效果。
另一方面,科技手段將作為污染防治的支撐,下一步,大數據平臺、5G技術等將為環境監測提供助力,隨著污染防治科學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治理進程也會相應的加快,在2020收官之年,有信心完成各項污染防治治理的目標。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