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白菜心”——安徽馬鞍山被國務院點名表揚!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全都要!
來源:環保在線整理 點擊量:976 【泵閥商務網 國內新聞】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八次大督查中發現的典型經驗予以通報表揚,共計48項,“安徽省馬鞍山市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在其中。
有關數據顯示,近幾年馬鞍山采取鐵腕手段,整治“散亂污”企業719家,拆除非法碼頭153個、船舶修造企業34家,關搬畜禽養殖場497家,關閉退出礦山32座,“三城共創”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入選全國首批生態環境導向EOD模式試點項目,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之路。
那么,這座因“鋼”而建城市,是如何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從環保整改入手,協同推進環境保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呢?其經驗值得探究。
開放“環企直通車”,推進“點對點”幫扶
今年以來,馬鞍山生態環境深入開展“環企直通車”行動,以提高環境保護服務水平、幫助企業做優做強為目標,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推動經濟綠色發展。
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實地走訪、電話溝通、專題培訓、座談交流等形式,實現結對服務企業100家,每季度至少上門走訪一次。同步建立“一企一賬”清單,及時進行跟蹤回訪和問題銷號,保證企業合理訴求得到解決。
同時,充分發揮“環保管家”團隊作用,深入企業現場調研,協助企業做好整改工作,有效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急難愁盼”問題。已累計發現環境問題隱患224個,對應提出建議200多條。
在今年8月份,馬鞍山市節能環保產業協會成立,該協會由74家成員單位共同組建,在嚴控“兩高”項目及“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前提下,優化投資環境、服務綠色低碳產業招商,成為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引導全市節能環保工作穩步前進。
重視“畝均效益”,加快“騰籠換鳥”進度
11月2日,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
其中特別提到,馬鞍山在“畝均效益”上試點早,已率先建成綜合評價體系,2020年以來倒逼低效企業轉型或退出327戶,清理處置閑置低效用地2萬多畝,成效明顯。
所謂“畝均效益”就是要用最少的資源付出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在馬鞍山模式中,以“畝均稅收”為重點,智能、綠色、品牌、研發為加分項,將企業分成ABCD四類,按“質”分配資源要素。總之,哪家企業“畝產”高,就能獲得更多資源,反之亦然。
今年開始,新修訂的《馬鞍山市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2.0版》又帶來了該模式的“升級版”,要求實現畝均數據的集成化、可視化運用,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鑄造產業綠色轉型發展,強力推動“騰籠換鳥”工作。
通過近2個月的集中清理處置,馬鞍山已清理處置閑置用地1.1萬畝、低效用地近4000畝,下一步將發揮聯動優勢,引進帶動效應強、畝均效益高的優質項目,推動環境清理成果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
打造“馬鋼樣本”,共抓“長江大保護”
馬鞍山作為濱江資源型城市,此前,產業均沿江布局,以鋼鐵等重工業為主,水土流失、水體污染問題嚴重,導致長江生態系統頻頻亮起“紅燈”。
近年來,馬鞍山將修復長江生態、共抓“長江大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嚴格落實“1515”岸線分級管控,開展船舶污染集中治理工作,建成一座又一座濱江生態公園,打造出“城市生態客廳”。
與此同時,馬鞍山也在扎實開展“產業升級突破車”“項目攻堅年”工作,推進馬鋼與中國寶武、華菱星馬和吉利集團的戰略重組,建設寶武馬鋼“1+8”產業基地,2020年營業收入首次破千億大關。
在傳統制造業升級上,馬鞍山依托大數據技術,打通市場與生產現場,促成全生產流程再造,提高經營效率,成功打造出“馬鋼樣本”。
構建“生態福地、制造名城”,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共抓,馬鞍山一直在路上。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