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業的低碳化“大戲”,新能源擔“主演”
來源:環保在線整理 點擊量:908 【泵閥商務網 行業資訊】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低碳化、清潔化高效利用勢在必行。
日前,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編制的《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全文公開,要求“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按照生態優先、以水定產、總量控制、集聚發展的要求,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
同時,為發揮碳固定消納優勢,需加快推進煉化、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產業耦合示范,利用煉化、煤化工裝置所排二氧化碳純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點,開展二氧化碳規模化捕集、封存、驅油和制化學品等示范。
無獨有偶,年初發布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中也提到了現代煤化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并針對煤制甲醇、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提出要求:到2025年,這三個重點方向達到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分別為30%、50%、30%。
2021年年底,生態環境部透露,將分期分批制修訂包括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等在內的“兩高”行業環評準入規范文件,引導“兩高”項目低碳綠色轉型發展。
誠如文件中所分析的,我國現代煤化工行業存在先進與落后產能并存,企業能效差異顯著等問題。用能方面,余熱利用不足、過程熱集成水平偏低、耗汽/耗電設備能效偏低等短板仍待補齊,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潛力較大。
不過,考慮到現實情況,特種燃料、化工新材料等需求仍旺盛,市場引導下,煤化工行業產能自然也會隨之增加,要想其低碳化發展還應逐步落實,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情況。在實際應用上,已有不少煤化工企業統通過優化工藝、與清潔能源耦合等方式推進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實現提質增效。
現階段,煤化工實現低碳化生產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工藝排放減排,二是燃燒排放路徑減排。前者可利用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將煤化工產生的CO2合成制取化學品,實現資源化利用;后者則是通過引入清潔電力來生產綠氫,如能打通電解水制氫與煤制油化工產業耦合成套技術工藝流程,煤化工項目的工藝碳排放可降低95%。
早在2018年,中科院提出過一種煤化工低碳發展可行方案,即低碳復合能源系統及其系統集成,將核能、可再生能源與煤炭資源耦合,在保障能源戰略供給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為煤炭低碳高效利用提供解決方案。
總之,煤化工為煤炭主要應用領域,通過技術手段推動其朝著更低碳、更高效的方向發展,對于加快我國能源綠色轉型有著重要作用。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