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首個零排放污水處理項目開工!市場為污水零排留足了空間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1025 【泵閥商務網 行業資訊】污水零排放的概念,近年來在我國屬實混得“風生水起”。
最近,又一“零排放”相關工程項目有了新進展。煙臺市首個零排放污水處理項目——煙臺市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已正式復工建設,預計將于明年年底前開始投運。該項目位于套子灣污水處理廠西南側,占地面積超4.3萬平方米,總投資近10億元,設計處理規模12萬噸/日,采用半地下方式建設,出水水質需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后續將全部用于再生水生產。
而此前,倍杰特的“久泰濃鹽水零排放項目”順利出鹽,碧水源膜科技公司中標的東岳集團某新材料公司配套工業廢水“零排放”項目要求整體工藝包實現高濃廢水的“零排放”,中建環能的首個工業廢水“零排放”項目——濟寧能源高鹽水治理BOT項目實現“零排放”且年可回收水資源近 350萬立方米……
業內分析認為,“零排放”處理正在成為污水處理行業重要發展走向之一。
現階段,我國污水“零排放”工藝技術還不成熟,難度大、成本高仍然是“零排放”項目推進的壁壘問題。要達到“零排放”,無論是傳統的蒸發結晶還是現在的正滲透或納濾技術,造價都不低;且“零排放”的最終實現,需要依靠前中后端的協同升級,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這部分技術工藝的調整難度也不低。
不過,用發展的角度看,國內污水零排已有實現水資源大量回用的先例,并極大地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可以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水零排的路子會開得更大,“零排放”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照進深層現實。
污水“零排放”,一個是要控制生產中產生的能源和資源排放并及減少到零,一個是要將那些已排出的能源、資金進行充分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有的作為生產資源重新投入生產,有的作為其他行業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利用,還有的轉至廢渣中進行廢渣處理。
我國污水“零排放”的主流工藝中,我們還不得不正視“膜法”的發展潛力。
提及污水零排的技術手段,“膜法”是頭號“種子選手”。數據顯示,2年以前,全球水處理膜材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近3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在8.5億美元上下,占據當時全球市場的近3成。在環保及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持續作用下,膜市場的擴大之勢是無可隱瞞的。
反推過來,受膜市場長期向好發展的影響,“零排放”污水處理市場需求或也將繼續擴大,并進一步帶動污水零排的技術、工藝成熟!從試點走向全面推廣,它正急著啟航!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