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大學“高端石化流程泵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來源:中國計量大學 點擊量:2762
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武漢召開“全國石油和化工科技創新大會”。大會隆重表彰2023年度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科技創新的獲獎單位和個人。由中國計量大學牽頭,牟介剛教授、吳登昊副教授、谷云慶副教授共同完成的項目“高端石化流程泵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我校首次獲得該獎項一等獎。 






牟介剛教授團隊針對嚴苛工況高端石化流程泵存在的多目標多變量水力設計方法、高溫高壓結構設計與制造技術、無流量計在線監測技術、全生命周期智能診斷與管控技術等關鍵技術難題,項目組經長期攻關,優化了流程泵多變量多目標協同水力設計方法和多相介質水力模型,揭示了關鍵幾何參數對水力性能及內部不穩定流動特性的影響機制,開發了流程泵內流分析和診斷技術。針對高溫、高壓、氣液固多相易燃易爆介質進行了結構創新設計,研制了環管軸流泵、加氫沸騰泵和液力透平機組等高端石化流程泵,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項目提出了無流量計監測方法,實現了流程泵故障精確診斷與管控。產品經中石化、陜煤集團等用戶單位使用,運行穩定可靠。

項目形成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居國際領先水平的大功率環管軸流泵和無流量計監控技術,相關成果在國內重點泵生產企業進行推廣應用,實現了高端石化流程泵的產業化和應用,加快了我國高端石化流程泵國產化進程,促進了我國工業流程裝置和重點石化項目的自主化建設與運行。完成單位依托該成果實現了近三年新增銷售額達一百億元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本次表彰大會上,由我校計測學院吳登昊副教授牽頭的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遺傳算法的多泵并聯控制方法(ZL201910799115.4)”獲得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專利獎優秀獎。該專利針對現有多泵機組控制技術存在控制目標單一、運行能耗大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遺傳算法的多泵并聯控制方法。該方法突破了現有方法無法保證多泵供水系統自適應動態調整的共性技術難題,創新了供水設備的變壓變頻技術,發展了多泵協同控制算法,大幅降低系統運行能耗。此外,我校計測學院徐茂森副研究員還獲得了“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近5年來,牟介剛教授帶領團隊主攻石油化工行業智能流體裝備研究,攻克的多項技術難題,在石化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科學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專利優秀獎1項;牟介剛、谷云慶、徐茂森先后獲得了“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牟介剛教授負責的“石油和化工行業流體裝備智能測控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實驗室。
據悉,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是由原化工部2001年轉制后設立,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的面向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專業科技獎項之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社會力量設獎最具影響力品牌之一,“十三五”期間由聯合會提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018年,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對全國各社會力量設獎組織了第三方全面評價,石化聯合會科技獎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僅次于何梁何利獎。
原標題:該領域科技進步一等獎,首次!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