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環保峰會蘇州同期落幕 硬核技術解鎖綠色發展新路徑
來源:同巨傳媒 點擊量:11
11月22日,第七屆中國國際VOCs監測治理及CCUS碳捕集產業創新峰會、第六屆中國國際固危廢處置與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第九屆中國國際土壤與地下水高峰論壇在江蘇蘇州同步圓滿收官。這場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綠色能源與生態環保分會指導,同巨傳媒、低碳環保圈聯合主辦的行業盛會,以“聚力環保創新?共筑雙碳生態”為主題,首次實現三大環保核心領域論壇同臺舉辦,吸引超400名政府部門代表、企業領袖、科研專家及投資機構人士齊聚,圍繞VOCs治理、固危廢處置、土壤修復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度研討,為環保產業跨界融合注入強勁動力。

開幕致辭定調前沿聲音共話環保新局
11月22日上午,大會在簡潔莊重的開幕儀式中拉開帷幕。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綠色能源與生態環保分會秘書長兼常務副會長李政法發表開幕致辭,他表示,此次三大論壇同期舉辦,正是為了打破環保領域的行業壁壘,推動VOCs治理、固危廢處置、土壤修復等賽道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讓前沿技術與實踐需求精準對接,為國家“雙碳”目標落地凝聚行業合力。

開幕式后,主論壇隨即進入干貨分享環節。清華大學/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呂溥研究員主持并登臺演講,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正高級工程師張箏、中心副主任燕麗、華南理工大學張嘉妮、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劉國梁等專家學者先后亮相。從“無廢城市”建設的經濟政策優化,到“十五五”空氣質量改善的思路探討;從工業源VOCs排放的精細化管控,到危廢資源化利用的政策解讀,一系列兼具前瞻性與實操性的分享,為在場嘉賓勾勒出環保產業發展的清晰藍圖。其中,張箏提出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與碳匯交易聯動等政策建議,更是為地方政府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可落地的行動指南。

分場深耕細作技術創新破解行業痛點
主論壇的思想碰撞尚未停歇,VOCs及碳主題、固危廢兩大分論壇便在下午同步開啟,聚焦細分領域的痛點難點,上演了一場場精彩的技術盛宴。
在VOCs及碳主題論壇現場,技術創新成為關鍵詞。越華環保集團董事長王長亮分享的AI數字孿生技術在廢氣治理裝備上的應用,讓環保治理從“治”向“智”的升級方向愈發清晰;上?;ぱ芯吭褐魅卫钌瓗淼幕づ欧臯OCs治理低溫催化劑,為行業節能降碳提供了新路徑;浙江大學胡昔鳴詳解的CO?化學吸收與利用技術,展現了碳捕集領域的前沿進展。此外,針對汽修行業、石化企業的VOCs減排策略與現場排查案例分享,更是精準戳中企業實際需求,引發廣泛共鳴。值得一提的是,深奧圖華東區銷售總監鄭家祥提出的?;穬\VOCs治理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吸附+吸收”“冷凝+吸附”等核心工藝,為相關企業實現高效達標排放提供了可靠參考。

另一邊的固危廢專場同樣亮點紛呈。諾客環境科技集團總裁劉科圍繞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危廢的動因、現狀與趨勢展開深入分析,為行業規范發展建言獻策;瑞典螢火蟲火花探測中國區域經理孫婭帶來的真紅外高溫粒子探測器與“電子鼻”MGD技術,為替代燃料生產筑牢全流程防火防線;北京曠世達資源環境工程發展中心總工程師李色篆研發的PCSB專利技術,能將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轉化為人造巖石、人造砂等建材產品,實現了無害化與資源化的雙贏。此外,垃圾焚燒煙氣脫硝脫二惡英低溫催化劑、有機垃圾惰性雜質智能分離技術等成果的分享,全方位展現了固危廢處置領域的多元創新路徑。

跨界協同發力為雙碳目標注入持續動能
此次三大環保峰會的同期舉辦,不僅是環保產業資源整合的一次成功嘗試,更標志著我國環保治理正從單一領域突破邁向跨領域協同作戰的新階段。展會現場展示的大氣污染防治“大氣十條”發展歷程,清晰呈現了我國環保事業從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讓參會者直觀感受到環保產業的發展脈絡與強勁活力。

超400名參會代表在兩天的交流中,不僅收獲了前沿技術與政策信息,更達成了多項合作共識。這場盛會搭建起了環保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對接的橋梁,推動了政策、技術、資本的深度融合。隨著AI數字孿生、低溫催化、飛灰資源化等一系列硬核技術的落地應用,我國環保產業將加速向綠色化、高效化、規?;l展,為“雙碳”目標實現與“無廢城市”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盛會落幕,征程再啟。未來,環保領域的跨界協同創新將持續深化,更多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將不斷涌現,為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共贏的美好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泵閥商務網www.ichsh.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泵閥商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表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評論